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職能互補?它們究竟有何不同?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職能互補? 它們究竟有何不同?

經常聽說的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和外部審計(External audit),雖然大家可能不知道兩者需要密切合作,職能上是互補的聯係,但其實他們的目的和執業重點都有所不同。究竟兩者有何分別?只知道他們對企業/組的風險治理、財務/非財務系統的控制都舉足輕重。

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與外部審計(External audit)?

簡而言之,內部審計主要為企業/組織制定一套特定的財務、風險管理政策系統,持續地確保其行之有效,以此為基礎,為外部審計提供支援,並向審計委員會、董事局作出報告。

另外,外部審計則獨立於需要進行審計的企業/組織,只需要向其股東匯報,工作內容主要圍繞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並對此提供經驗豐富的意見,並且要監控相關的系統,確保其合規性及可持續性。

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與外部審計(External audit)的不同?

審計目的

顧名思義,內部審計會在企業/組織內部作出全面的評估,無論是財務還是法規上也是如此,,以確保業務的實踐,是在支持管理層的戰略目標,同時需要識別可能影響這些目標的風險。

外部審計就有點不同了,他們除了關注業務、賬目,是否公平、準確地反映在財務業績上之外,更會有來自政府或監管機構的審計員,來尋找任何違規行為。

審計範圍

內部審計更兵傾向預防性的,為管理層提供涵蓋幾乎所有治理、風險和控制流程的見解和建議;

而外部審計往往每年或至少每五年需要進行一次,範圍僅限於財務報表,至於審計的範圍,則由進行審計的監管機構來定斷。

審計人員

內部審計員一般需要前瞻的專業以及主動發掘風險的能力,而且需要保持客觀、獨立的關鍵原則,不可以既得利益為先,反要以審計活動為主。

與之相對,外部審計員更需要查看過去的記錄保存或合規證明,來判斷企業/組織的情況,適時作出檢查和評估。

向誰報告?

內部審計員將會直接向高級管理層、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或該組織的其他團體進行報告,對上提出綜合改善建議,對下傳達管治訊息,在組織中多向溝通。

至於外部審計員,他們作為完全獨立的第三方,以不同機構或會向不同受眾報告,可以是內部公司成員、股東,亦可以是不屬於組織的投資者、客戶、監管機構甚至是公眾。

審計報告的作用

無論是內部審計亦或是外部審計都需要制定審計報告,而內部審計報告只會作為該組織的內部用途,多為東主或管理層提供經營方面的參考,所以對外的鑑證作用則欠奉。

相反,外部審計報告則對整個社會都有鑑證作用,因為這份報告大多是需要在特定受眾中公開的,對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提供不少參考資料。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任何有關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和外部審計(External audit)的疑問,我們歡迎閣下的查詢。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