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資助:香港中小企必知4大資助計劃及審計要求

香港政府為支援本地中小企業(SME)發展,近年推出多項中小企業資助計劃。本文將以中立專業角度,介紹最新的5大中小企業政府資助計劃,包括 BUD專項基金、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及工商機構支援基金,並說明各計劃的用途、資助額、申請條件和審計重點。
政府資助計劃概覽
資助計劃名稱 | 適用範圍/對象 | 資助金額上限 | 資助比例 | 備註/時限 |
BUD專項基金(品牌發展・升級轉型・拓展內銷市場) | 拓展內地及與香港簽署自貿協定的海外市場、品牌升級轉型項目 | 每項目上限$100萬;累計上限$700萬(最多70個項目) | 1:1 配對(政府資助50%,企業自付50%) | 項目需在24個月內完成 |
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 | 參與本地或海外市場的展覽會、推廣活動、廣告宣傳等 | 每項目資助額最高$10萬(即核准開支的50%);每企業累計上限$100萬 | 資助核准開支的50% | 可選「實報實銷」或首期+終期撥款模式;項目結束60天內申請撥款 |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 (DTSPP) | 餐飲業及零售業中小企採用預先審批的數碼科技方案 | 每企業最高$5萬 | 1:1 配對(政府資助50%,企業自付50%) | 批次制申請;獲批方案須9個月內實施,完成12個月後提交報告 |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 | 非牟利機構開展行業共益項目(研討會、考察、研究等) | 每項目最高$500萬,或核准開支的90%,以較低者為準 | 剩餘至少10%由申請機構承擔,可用現金或實物配對 | 項目最長執行期3年 |
(註:以上資助額為港幣;各計劃詳情以政府官方最新公佈為準。)
BUD專項基金
BUD專項基金(Dedicated Fund on Branding, Upgrading and Domestic Sales)自2012年推出,旨在透過資金配對支持企業打造品牌、升級業務和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提升香港中小企競爭力。
BUD採取1:1配對資助模式,每個獲批項目政府資助一半、企業自費一半。一般項目每項最高可獲資助100萬港元,企業須投入相若金額。
政府亦推出「BUD申請易」及「電商易」等子計劃,針對小額及電商項目提供更便捷支援(申請易項目上限10萬、電商易專項額外100萬用於內地電商)。
BUD專項基金申請條件
- 申請企業必須是在香港依法登記的非上市公司,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
- 空殼公司或主要業務不在香港的企業不符合資格
- 企業需符合政府對「中小企」的定義(製造業員工<100人、非製造業<50人)
BUD專項基金審計要求
每個BUD資助項目完成後,企業必須提交由獨立執業會計師審核的經審計帳目報告,以確保資金用於核准的項目支出並符合規定。
例如,若項目為期超過18個月,還需提交中期審計報告;項目結束後2個月內則須呈交最終報告及經審計帳目。BUD基金規定審計報告由香港持牌會計師出具,證明資助款項已妥善使用於相關項目。
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
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EMF)是專為參與市場推廣活動而設的政府資助計劃。EMF基金鼓勵中小企業開拓香港境外市場,資助企業參與各類出口市場推廣,例如海外展覽、貿易考察、國際廣告和線上營銷等。
EMF按實報實銷原則提供資助,政府資助每個推廣項目50%的實際開支。每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0萬港元,即如果活動開支達20萬,可獲最高10萬資助。每家企業透過EMF可獲得的累計資助上限為100萬港元。
企業申請次數不設上限,直至達到累計上限為止。值得一提的是,EMF提供靈活的撥款模式:企業可選擇活動結束後再申請實報實銷,或在活動開始前申請首期撥款(一般為核准資助額的20-75%),餘額待活動完成並審核後支付。
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申請條件
- 需為香港《商業登記條例》註冊的非上市企業,並在香港有實質業務運作
- 企業必須以香港公司的身份參與活動(例如展覽攤位以香港公司名義登記)
- 所申請的開支項目未曾從其他政府資助計劃重複獲資助
- 有限公司一般需提交最近期的審計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商業登記證、公司註冊文件(如NAR1年報)等,以證明公司營運狀況;無限公司則需提供稅務報表等文件
EMF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審計要求
一般情況下,中小企在申請EMF資助時無需提交獨立審計師對該推廣活動的專項審計,但必須提供齊全的財務證明(發票、收據、付款憑證等)以核銷費用。
工業貿易署在審批時可能抽查資料的真確性,必要時保留委託審計的權利。此外,申請企業需有良好的公司審計記錄:如果公司是有限公司,平日依法須每年編制法定審計報告,因此提交EMF申請時通常會要求附上最近年度的經審計財務報表以供審閱。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Digital Transformation Support Pilot Programme, DTSPP)是近年推出的新資助項目,專門針對傳統行業中小企加速數碼轉型而設。
該計劃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執行,政府預留5億港元用於此配對資助。目前先導計劃暫只接受餐飲業及零售業中小企業的申請;未來可能視乎成效擴展至其他行業。
透過此計劃,餐飲和零售中小企可獲政府資助採用即用型數碼科技方案,如銷售點系統、電子訂單系統、庫存管理、電子支付、顧客關係管理等,從而提升營運效率和顧客體驗。
此計劃採取1:1配對,即政府資助方案成本的一半,企業需自付另一半。每家合資格企業最高可獲資助50,000港元。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申請條件
- 目前僅餐飲業或零售業類別的中小企業可申請本計劃
- 申請企業需在香港註冊,符合中小企身份(非上市、在港營運、員工人數達中小企標準)且不是相關方案供應商或與供應商有關連的公司,以避免利益衝突
- 由於計劃分批次接受申請,每批針對特定行業,企業需留意公開的申請時間表及對應行業類別,按時提交申請
- 申請時透過計劃網站註冊帳戶,選定方案並聯繫供應商確認可行性後提交表格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審計要求
數碼轉型先導計劃因資助額相對較低,沒有硬性要求企業提交獨立審計報告。但作為監管措施,數碼港保留委聘核數師抽查審計的權利,以覆核資助申請的開支項目和文件真確性。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Trade and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Support Fund, TSF)是由工業貿易署管理的一項資助計劃,前身為「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和BUD基金下的「機構支援計劃」組合而成。該基金專門資助非牟利機構(如商會、行業協會、專業學會等)開展有助提升香港整體行業競爭力的項目。
每個獲批項目可獲高達其核准總開支的90%資助,上限為500萬港元(兩者取其低)。申請機構需自行承擔至少10%的項目費用,可以現金、實物或服務贊助形式配套。項目期限最長不可超過3年,鼓勵在合理時間內完成並產生效益。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申請條件
- 申請者必須為非牟利機構,包括法定機構或按香港法例註冊的不分配利潤組織(如擔保有限公司、社團等)
- 一般商業公司不能直接申請此基金,但可透過參與相關商會/行業協會的活動而受惠
- 申請機構需具備良好管治,有能力執行擬議項目並惠及行業中小企
- 申請需提交詳細的項目計劃書、預算、預期效益等,經評審委員會審批
工商機構支援基金審計要求
獲資助的非牟利機構在項目實施期間和完成後,必須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的財務監控和報告。雖然此基金以機構為對象,但同樣要求受資助者提交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來說明項目開支。通常項目完成後需提供最終審計帳目,若項目跨年度亦可能需提交年度財務報告,以確保每一筆資助金皆用於核准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