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xus 會計事務所和我們經過培訓的執業會計師、及相關專業人士,能應對任何情況,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每月,每季度,每年或特設為企業提供會計服務與安排審計。
會計記錄可以在客戶的營業地點或在我們辦公室使用各種會計軟件包編寫。
準確可靠的帳目 / 會計記帳,及時地與預算和實際結果進行比較,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
報告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和要求進行調整。
究竟什麼是會計?
要理解會計學、會計(英文:Accounting or Accountancy)的意思,先撇開學術定義,就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其實所謂「會計」就是一套「商業語言」。
在企業的眾多經營活動之中,會計透過把以上活動記錄、編製成報表,為方便企業對內部、外部的溝通而設的工具,協助推進各項決策。
回歸學術定義,會計的意思早於1966年,由美國會計學會(英文: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簡稱 AAA)下了個公認的註釋:
「會計是對經濟資料的認定、衡量與溝通的程序,以協助資料使用者做審慎的判斷與決策」。
因此,不少人會總結,「會計」就是一門專門針對連續經濟交易,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核算和監督方法和程序,為組織提供經濟信息,以預測決策的管理活動。
為什麼企業/組織需要會計?
發展近百年的會計服務,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佔有著一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在滿足商業運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目前的經營環境瞬息萬變,如何隨時隨地掌握最新、最適合的法務、商務詳情;如何獲取最可靠的財務資訊,成為規劃未來經營、管理目前企業的依據,以上統統都涉及「會計」。
會計是一門針對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專業,也是管理企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論是初創,還是營運多年的企業,都需要會計事務所、執業會計師的會計服務。
作為一套財務資訊系統(英文:Financial information system),會計透過將「交易」、「借貸」、「債權」、「收付」等的商業行為進行有序的記錄與分析,再綜合成財務資訊傳達給組織管理層,以幫助他們順暢地、審慎地判斷現況,與擬定後續的商業決策,使之變得行之有效。
據《財務會計準則》第一條:「財務報表應真實報導企業之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之變動,俾能達成下列基本目的」:
- 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之投資與授信及其他經濟決策。
- 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評估其投資與授信資金收回之金額、時間與風險。
- 報導企業之經濟資源,對經濟資源之請求權及資源與請求權變動之情形。
- 報導企業之經營成果。
- 報導企業之流動性、償債能力及現金流量。
- 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評估企業管理當局運用資源之責任及績效。
會計的工作內容?
會計(英文:Accounting)的工作內容隨行業、職位、業務流程、單位性質而各異,不過主要工作仍然可以分為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兩項,大部分都與貨幣資金核算和監督有關。
受過會計專業培訓的會計師,會讓公司財政狀況一目了然,按未來趨勢計劃接下來的商業活動,企業中的活動開支都會計逐一整理和對帳,包括所有現金交易、支票往來、轉帳往來、銀行事務、利息款項、單據及繳稅、甚至與人事部有關的資薪項目,都要整理零碎。
對於一般中小型企業而言,會計的工仍內容可能包括以下幾項:
- 成立公司及相關服務;
- 替企業做帳(通俗說法:「會計做數」);
- 日常出納包括現金記帳、存款記帳、存貨記錄;
- 處理各項收付資金,存檔入帳;
- 按年、按季或按月編製財務報表;
- 進行企業會計報稅/報稅咨詢。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對於商業會計的要求可能會提高,而不同的行業可能會需要以下會計服務:
- 保管財務印章和重要商業文件;
- 負責與銀行、稅務方面的外勤工作;
- 定期審查企業財務狀況並作出改善建議;
- 為上市企業編製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
- 提供法務、財務等專業會計意見;
- 信息技術諮詢(顧問分析業務網絡基礎設施,為未來發展創建信息技術計劃);
- 宏觀地調控企業資金,管理財務部。
要以三言兩語總結會計的工作內容非常困難,作為一份「管錢」的工作,它既要把守企業的資金流,計算經濟效益的優劣,也要適時發現箇中財務問題,通過核算和分析對症下藥,並替管理層提出相關的改進意見,使企業不斷提高其經濟效益。
會計與審計(英文:Audit)有分別嗎?
很多人會混淆會計(英文:Accounting)和審計/核數(英文:Auditing),其實兩者的工作性質不盡相同,亦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專業。
大部分情況下,企業中的會計部門多為內部職員(當然不少企業會聘請第三方會計公司幫助會計工作),負責準備財務文件,監控公司日常運營的簿記,甚至會準備公司的會計報稅等事項。
而審計/核數則多為第三方專業人士,既審亦計,在搜集證據後,負責公正地審核及分析公司帳目、稅務的準確性,並要以報告形式嘗試解釋或質疑一些數字上表達不清晰的地方,或者確保審計報告的資料真確及公允。通常審計工作的頻率為每季一次、或每年一次。
因此,會計的工作與審計工作兩者相輔相成,會計一方面處理日常財務記賬等,好讓審計等核數工作更加暢順。
使用會計公司的會計服務有哪些好處?
所有規模的企業,都需要會計師的會計服務(英文:Accounting Service)。即使企業能⾃⾏處理會計事務,但企業發展會令會計⼯作變得更費神費時,會計公司的會計服務正是良方。
使用會計公司或會計師樓提供的會計服務,將可享以下好處:
會計有助掌握財務狀況
會計公司的會計服務幫助編制財務報告。而透過財務報告,會計師將能以專業會計知識,協助企業預測、分析財務策略。會計師更會協助識別、釐定財務狀況/財務指標,如盈利警號,成本結構等,有效提高企業利潤。
減省會計時間
企業業務繁忙,無遐處理會計工作。的而且確,處理企業會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即使有內部會計處理會計工作,同樣花費成本。
加上,一旦缺乏專業會計知識,將令會計工作更加耗時,更增加會計錯誤的風險,費神失事。反之,外判會計⼯作予會計公司或會計師樓,就可讓企業騰出時間處理業務。
3)減省會計成本
與自行處理會計工作相比,專業會計師樓的會計服務效益更高。因為,自行處理會計要搭配會計系統,甚至因經驗不足而需要外聘更多會計人手以作監督。
反之,會計師樓已具備專業會計系統,提供具資格、具經驗的會計服務,會計工作事半功倍。使用會計師樓的會計服務可節省會計成本。由於一般會計服務按⼯作量和時間⽽定。會計服務的收費視業務⽔平⽽異,變相更易為企業的會計需要度身訂造。
4)執業會計師獲認可/具會計專業知識
會計師樓的會計服務一般由持有會計師公會認可的執業會計師處理,為企業帶來更多信心。除此以外,專業的執業會計師更可以豐富的會計知識為企業帶來更多會計/審計相關資訊,相得益彰。
5) 避免因會計錯誤而致的罰款
據法列規定,企業的會計報稅需要符合香港的會計準則,假如企業錯誤納稅、逾期報稅,都會有犯法、罰款的風險。而會計公司或會計師樓的會計服務就可幫助企業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6)會計有助審計工作
會計與審計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應企業每年對財政報告的審計工作非常重要,專業會計工作對審計有極大幫助。
《香港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指出,審計過程中,會計提供以下好處:
會計有助解決複雜財政問題,會計師亦能充當審計顧問。另外,具會計師資格的審計師將能加速審計過程,幫助判斷財務報表是否合符稅法及會計準則。 再者,審計師亦有責任向企業提出財務相關的問題。此時,會計公司/會計師樓將可代為處理,減輕企業負擔。
香港會計師資格?
所謂會計師,其專業名稱為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就是CPA;而資深會計師則會被稱為 Fellow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如果在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完成考核,就可以註冊為「執業會計師」Practising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隨上世紀開始,投身會計專業的人數一直上升,據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資料顯示,目前本港註冊的會計師及學生不下5萬名,一般而言,每月會計人工在 $30,000 港元以上。
香港的法例列明,只有執業單位才可委任審計師,一般四大會計師行、四大審計公司(Big 4:德勤、羅兵咸永道、安永、畢馬威)都會雇用學士或以上的資格者,但不是規定。
誠然,據《專業會計師條例》,在香港進行會計相關服務時,核數師事務必須符合以下幾項要求:
- 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
- 持有香港會計師公會發出的(有效的)專業會計師執業證書;
- 接受香港會計師公會監管,包括:
- 跟隨國際認可的會計及核數標準;
- 跟隨國際認可的會計師專業守則。
必須提醒的是,會計師的資歷一般不只以大學學位、獲取的認證資格來定論,也視乎從業員的經驗,但無疑在香港,HKICPA的執業證書認受性、含金量都是最高的,其他會計行業相關證書還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特許管理會計師(CIMA)、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國際特許會計師(ACA)、認證會計師(CA)等。
Mexus 會計事務所的執業會計師,在與客戶深入溝通及符合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透過專業、穩健的會計技巧,助客戶定立最佳的會計方案,讓客戶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注拓展其業務。
怎樣成為執業會計師(CPA)?
如果想成為香港的執業會計師(PCPA),只能通過本港唯一法定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香港會計師公會所舉辦的資格考核課程(英文:Qualification Programme),完成後即可註冊成執業會計師。
想報讀課程的人否可能要留意,因為課程的入讀資格為擁有有效大學會計系學位。不過,就算沒有會計系大學學位,亦有其他出路:
例如在各大專院校(如HKU、SPACE)修讀會計高等文憑課程(可以兼讀形式獲取資格),再銜接會計學學士課程,畢業生可享會計專業試的考卷豁免、亦可以豁免當中某些學士課程,兼具考取QP資格;如果你並非修讀會計學系而擁有海外學位,亦可以視情況向香港會計師公會申請評核,公會將提供認可的轉制課程(英文:Conversion Programme)予相關人士。
這個會計考核課程學什麼呢?其中,課程為期約需14個星期,包括兩天工作坊及接近三小時的開本考試,內容主要圍繞四個單元範疇,包括:
- 財報匯報(英文:Financial reporting);
- 企業財務(英文:Corporate financing) ;
- 業務鑑證(英文:Business Assurance);
- 會計稅務(Taxation)。
執業會計師與非執業會計師的工作有什麼分別?
一般而言,執業會計師(PCPA)的工作性質會更傾向替客戶提供審計、稅務或其他專業服務;
而非執業會計師則會主要提供記帳和編製財務報表、管理組織團隊等職責,亦會利用其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公司拓展業務。
會計工作可以自學嗎?
不少人認為會計如同記帳,是很多人都可以學習的技能,甚至認為會計自學可能是出路。在香港,無論是轉行還是新入行,會計作為一門受歡迎的職業,哪怕工作範圍相當廣泛,也因為其穩定性、專業性而吸引眾多求職者進入會計行列,同時是不少從商人士,打算深造及進修的目標。
會計師的工作不能以「輕鬆」容易,投身會計工作絕對需要恆心和毅力支持。如果並非要成為公會認可的「執業會計師」(CPA),只要投放心力,不少人都可以成功自學會計,當中需要學習的技能、掌握的知識眾多:
例如要了解會計原理打好基礎,閱讀相關書藉如《會計基礎》和《會計科目》等;學習使用會計常用軟件、一些軟技能如Office Excel,以使用函數、表格等製作財務報表、工資表;同時要結合理論和實際需要,在不犯錯的情況下運用到現實生活。
會計究竟學什麼?
會計學給予一般人的印象是一堆複雜運算,以及處理一埋借貸和記帳,但其實會計學什麼呢?
一般學士課程的內容由會計學原理學起,然後學習編製財務報表、成本管理等,再慢慢延伸至如何為以上行為進行績效評估,並接觸審計學、研究企業併購與合併等的案例,也會學習查帳等實用領域,會計學的大致分類如下:
- 財務會計(英文:Financial accounting)
- 成本會計(英文:Cost accounting)
- 管理會計(英文:Managerial accounting)
- 稅務會計(英文:Tax accounting)
- 審計學(英文:Auditing)
- 會計系統(英文:Accounting systems)
- 財務報表分析(英文: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 政府會計(英文:Governmental accounting)
- 特殊行業會計(英文:Particular field accounting)
#會計課程 #會計學什麼 #會計人工 #會計工作內容 #會計是什麼
#會計工作 #會計報稅 #會計自學 #會計學什麼 #會計出路 #會計 Big 4 #會計 Audit #會計做數
#會計香港 #會計 CPA #會計意思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任何有關報稅、會計的疑問,我們歡迎閣下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