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新加坡創業環境比較:稅務優勢與支援措施解析

香港與新加坡創業環境比較:稅務優勢與支援措施解析
created by photogrid

香港與新加坡一直是亞洲最具吸引力的兩大營商據點,吸引著不少香港創業者和國際投資者。在討論營商環境比較時,兩地在公司註冊要求、稅制結構、初期創業成本、銀行開戶難易度、政府創業支援計劃以及創業優勢等方面各有千秋。本文將以中立專業的角度,全面解析2024年香港與新加坡的創業環境差異與共通點,為尋求拓展業務的香港中小企與創業者提供實用資訊。

公司成立流程

創業者在考慮公司註冊地時,公司成立流程的難易和規定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因素。整體而言,在香港設立公司相對簡單靈活,而新加坡則有更多本地要件需符合。以下將從註冊手續、董事與秘書要求等方面比較兩地公司成立的流程:

  • 香港公司註冊:
  • 香港採用電子化公司註冊系統,一般1-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成立。
  • 所需文件包括公司章程、董事及股東資料等;
  • 政府收取的公司註冊費約為港幣1,545元(電子提交)
  • 商業登記費則約每年港幣2,200元。
  • 香港公司需至少一名董事及股東;
  • 董事可以是任何國籍且無居留時間限制;
  • 同時需要委任一名本地公司秘書和提供本地註冊地址。
  • 整體而言,香港公司註冊優惠在於流程簡便且費用較低;
  • 董事無須具有本地身份,大大降低了初創在董事安排上的門檻。

  • 新加坡公司註冊:
  • 新加坡公司註冊亦能在網上提交申請,一般在1-2個工作日內完成。
  • 官方收費方面,公司註冊費約300新加坡元,加上名稱申請費15元(合共約新幣315元,約折合港幣1,800元)。
  • 公司須至少一名股東和一名董事,董事必須至少有一位是新加坡本地居民或永久居民,否則需聘請代理董事,這將增加額外開支。
  • 此外,新加坡公司也需要在本地設有辦公地址並委任一名本地公司秘書。

  • 與香港相比,新加坡公司註冊對本地董事的強制要求使流程略為複雜,創業成本也相對提高了一些。不過,新加坡政府提供的指引完善,註冊程序本身仍相對順暢。

稅制比較

稅務制度是香港創業與新加坡創業環境比較中最常被提及的焦點之一。兩地均以低稅率聞名,但在稅種結構和細節上有所不同:

  • 香港稅制:
  • 香港奉行簡單低稅率政策,只有利得稅(公司所得稅)、薪俸稅(個人入息稅)和物業稅三大主要直接稅,而且沒有營業稅、增值稅等間接稅負。
  • 企業利得稅方面採用兩級制稅率:首200萬港元的應評稅利潤稅率為8.25%,超過部分稅率為16.5%。這意味著中小企業在香港前期盈利較少時稅負非常輕,有助於初創發展。
  • 同時,香港對源自香港以外的營業收入實行地域來源征稅原則——簡言之,境外業務收入無需在港繳納利得稅。
  • 加上香港沒有增值稅(VAT/GST)且沒有外匯管制,整體稅務環境極為寬鬆。
  • 個人薪俸稅方面採累進稅率最高17%,並有基本免稅額等減免,對高收入人才也頗具吸引力。

  • 新加坡稅制:
  • 新加坡的稅務政策同樣以低稅環境聞名,但結構上與香港略有不同。企業所得稅採用單一稅率17%,表面上比香港略高,但政府為鼓勵投資提供了多種減免政策。
  • 例如對新註冊公司提供「起步免稅」優惠,新企業前三個課稅年度每年可有首10萬新幣(約合港幣58萬)的利潤免稅,其次的10萬新幣利潤則享有50%減免。
  • 此舉有效將新創企業前幾年的實際稅負大幅降低(約等同前20萬新幣利潤實繳稅率降至約5-6%)。此外,部分重點行業在新加坡還可申請優惠稅率,最低可至8%-10%。
  • 在間接稅方面,新加坡徵收商品及服務稅(GST,即增值稅),目前稅率為8%(2024年起調升至9%的計劃正在實施中)。
  • 個人所得稅為累進制,最高邊際稅率約22%,但高收入者在全球範圍內仍屬較低水平。
  • 和香港相似,新加坡對海外來源收入亦有豁免機制:一般情況下境外所得匯回新加坡可免稅,前提是該所得已在來源國繳稅且稅率不低於15%。

創業成本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除了註冊和稅務,實際創業成本同樣影響營運決策。創業成本包括了公司成立的各項開支以及後續營運成本。香港與新加坡同為全球最昂貴的城市之一,營運開支高企,但在細節上仍存在一些差異:

  • 香港註冊公司官方費用總計約港幣3,700-4,000元(包含公司註冊處費用及首年商業登記費)。
  • 若創業者聘請秘書公司代辦,市場套餐價格可能另計數千港元,但整體而言,香港成立公司的前期費用相對低廉。
  • 成立後的合規成本方面,香港有限公司每年需更新商業登記證(約港幣2,200元)、遞交周年申報表(政府費用港幣105元)等;
  • 另需委聘會計師進行法定審計,審計費用依公司規模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

  • 新加坡方面,公司註冊官方費用約新幣315元,如外國創業者需聘用本地董事代服務,每年額外費用可能介乎新幣2,000-5,000元。
  • 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若符合小型公司標準可豁免年度審計,節省部分合規成本。

此外,兩地在聘用本地員工時的人力成本架構不同:香港僱主需為員工繳交強積金(每月工資的5%,上限約HK$1,500),而新加坡僱主為本地員工繳納公積金(CPF)的比例高達薪資的17%(有月薪上限)。這意味著在新加坡聘請本地員工的人力成本比香港高出不少。不過,如果企業在新加坡主要聘用外籍員工,CPF不適用,可減輕此部分成本。

開戶難易

在現今的營商環境下,「開戶難易」已成為評估一地營商友好度的重要指標。銀行戶口是企業資金往來的命脈,但由於近年全球反洗錢規範日趨嚴格,不同司法管轄區對新開公司戶口的審查要求出現了差異。香港與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企業開戶方面的政策走勢如下:

  • 香港銀行開戶:近年來香港出現了「公司註冊容易但銀行開戶難」的情況。
  • 由於國際反洗錢(AML)標準提升以及過去大量不活躍帳戶增加了銀行管理成本,香港各大銀行對新成立公司的開戶申請審查趨於嚴格。
  • 企業在港開戶通常需要公司董事親臨銀行進行盡職調查及簽名見證(部分銀行現亦接受視頻見證,以方便海外客戶)。
  • 銀行往往要求提供詳細的業務計劃、交易證明、公司背景等資料,新公司有時還需要提供關聯公司或股東的財務證明。
  • 審批時間方面,從遞交文件到開戶通常需時4-8週不等。
  • 此外,許多香港銀行對新開企業戶口設定最低存款額,一般為港幣5萬元或以上。
  • 更有甚者,一些已成功開戶的公司客戶近年也會遇到銀行基於風險考量而無預警關閉帳戶的情況。這些都令部分創業者感到頭痛。

  • 新加坡銀行開戶:相較之下,新加坡的企業銀行戶口開立政策相對寬鬆一點。
  • 儘管新加坡銀行也遵循嚴格的國際AML/KYC程序,但各大銀行對新客戶仍維持較合理的風險審核尺度,新公司開戶成功率被認為高於香港。
  • 大多數新加坡銀行允許透過視頻會議進行開戶面談見證,降低了外地創業者的奔波成本。
  • 所需文件主要有公司註冊證明(BizFile)、董事股東身份證明、商業計劃或合約等,相對精簡。
  • 開戶審批時間通常在2-4週內可完成。
  • 在最低存款要求方面,新加坡本地三大銀行(如星展、華僑、大華)的企業戶口最低存款額可低至新幣1,000元(約合港幣5,700元),遠低於香港銀行普遍要求。
  • 需要注意的是,新加坡對於「離岸公司」的資金匯入較為敏感——在新加坡銀行帳戶內接收的境外業務收入通常被視為本地應稅所得,需要申報繳納公司稅。
  • 但整體而言,新加坡開戶流程順暢,金融科技服務普及,多幣種戶口等產品豐富,使得資金調度更為便利。

稅務優惠

在討論完一般稅制後,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兩地政府為吸引投資和鼓勵特定類型業務所推出的稅務優惠措施。這些優惠政策往往可以成為創業者選址時考慮的加分項:

  • 香港的稅務優惠:香港稅制本身已相當簡約低稅,但仍有一些鼓勵措施值得注意。
  • 首先是2018年推出的利得稅兩級制,實際上就是對合資格企業提供的稅率優惠——大部分獨立經營的有限公司首200萬港元利潤稅率降為8.25%(標準稅率的一半)。
  • 此外,香港對科研開支提供超額扣稅優惠:企業在本地合資格研發項目的首200萬港元研發開銷可獲300%扣稅,其後開銷則可扣減200%。這意味著企業投入研發實際上可大幅減少應繳稅款,鼓勵公司加大創新研發。
  • 在特定行業方面,香港也有人才及稅務誘因,例如為發展成為家族辦公室樞紐,政府近年推出利得稅寬減,滿足條件的家族投資控權公司其投資收益可享低稅或免稅待遇。另外,香港積極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目前已與超過40個經濟體締結協定。

  • 新加坡的稅務優惠:新加坡為吸引特定產業投資和區域性總部落戶,設計了一系列精細的稅務獎勵計劃。
  • 首先,新加坡最廣為人知的是新創企業免稅計劃(Startup Tax Exemption Scheme),適用於符合條件的新公司,除了前述首20萬新幣利潤大部分免稅外(75%及50%的減免),某些科技初創甚至可申請前三年完全免稅(上限12.5萬新幣利潤)。
  • 再者,針對跨國企業將地區業務設在新加坡,區域總部計劃(Regional Headquarters Programme)可申請將公司所得稅稅率降低至15%甚至更低,以換取公司在當地增加人員及業務運營。
  • 高增值的製造業或全球貿易公司則可透過經濟發展局(EDB)的先進製造業激勵或全球貿易商計劃享受10%甚至5%的優惠稅率(遠低於法定17%)。
  • 新加坡亦沒有資本利得稅,企業出售股權或資產所得利潤無需納稅;
  • 股息實行單一層次課稅,公司已納稅後分派給股東的股息免再課個人稅。這些措施與香港理念類似,都避免了雙重課稅。
  • 最後值得一提,新加坡已簽訂超過90個雙重課稅協定,數量遠超香港。

結語:

在營商環境比較中,兩地為創業者提供了不同而互補的優勢:香港提供了靠近中國市場、低稅簡政的營商沃土,新加坡則以政策扶持、區域連結和安全高效著稱。

對香港中小企和創業人士而言,應根據自身行業特質、目標市場和發展階段來選擇適合的基地或組合策略。在全球經濟充滿變數的今天,善用香港和新加坡的優勢佈局將有助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在香港創業或新加坡創業的道路上,只要充分掌握資訊、運籌帷幄,你都能在這兩個國際都會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成功故事。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