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利盒稅務優惠:中小企 5 %優惠稅率攻略 (2025)

香港政府已於 2024 年 7 月 5 日刊憲通過《稅務條例》修訂,正式推出 「專利盒」稅務優惠。自 2023/24 課稅年度起,合資格知識產權利潤僅需繳納 5 %利得稅,大幅低於標準 16.5 %。本文將以中立專業角度,為中小企老闆解構最新專利盒稅務優惠,並示範如何透過稅務諮詢服務制定知識產權規劃,實現創新與慳稅雙贏。
什麼是「專利盒」?從零開始講解
所謂「專利盒」(英文:Patent Box)最早源自英國報稅表格上專門填寫專利收益的一格(box)。
香港引入同類概念,核心精神有三點:
- 稅率超低——當利潤來自合資格的專利、受版權保護軟件或植物品種權利,只需繳 5 % 利得稅;
- 鼓勵研發留港——要享低稅率,企業必須在香港進行或主導研發並完成本地註冊;
- 促進高增值產業——政府希望透過減稅,把知識產權商業化活動和高薪技術職位留在香港。
你可把「專利盒」想像成一個專為知識產權利潤而設的低稅金庫:只要錢是靠專利或軟件版權賺回來,就能放進這個金庫,以 5 % 稅率課稅——遠低於一般 16.5 %。
政策時間線與適用年度
專利盒稅務優惠可追溯適用至 2023/24 課稅年度。2024 年 7 月 5 日,《稅務(修訂)條例》正式刊憲,標誌制度寫入法例。
稅務局預計在 2025 年第一季頒布詳盡申報指引,列明分帳方法、Nexus 計算樣本及所需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業的發明尚未在香港取得專利,須在條例生效兩年內(大約 2026 年中前)完成本地註冊,否則無法繼續享用 5 % 稅率。
5 % 稅率帶來的節稅力度
假設一間科技公司因授權雲端軟件技術而賺得 200 萬港元利潤。若按標準利得稅 16.5 % 計算,稅額為 33 萬;若該利潤屬合資格知識產權收益並通過 Nexus 測試,只需繳 5 %,稅額降至 10 萬,立即省下 23 萬。
省下來的現金可再投放研發或支援專利維護費用,形成良性循環。
哪些知識產權收入合乎「專利盒」資格?
可納入「專利盒」的三大類
香港條例點名三種知識產權可直接受惠:
- 專利——包括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
- 受版權保護的軟件——常見於 SaaS 或核心演算法;
- 植物新品種權利——農業科技公司常用。
只要收入直接來自上列資產,例如技術授權費、IP 轉讓溢利,或與技術維護相關的服務費,均可申請 5 % 稅率。
Nexus R\&D Fraction:決定稅惠比例的關鍵公式
稅局要求把「自家研發」與「外部取得」的成本區分;簡化版公式如下:
可享 5 % 稅率的利潤 = (自家研發 + 本地外判研發成本) ÷ 全部研發成本 × 合資格 IP 利潤
換言之,若企業主要透過海外收購專利而非自行研發,能以 5 % 稅率課稅的利潤只會按比例縮水;極端情況下,Nexus 比率可能低至零,變相回復 16.5 %。
申請資格與合規要點
- 研發要在香港落地:至少部分研發活動須由香港團隊或本地外判完成,才能進入 Nexus 分子。
- 兩年內完成專利/品種註冊:未在期限內取得本地保護即失去優惠。
- 具備實體經營:稅局會查核研發人員、設備與技術文件,防止「紙上研發」。
- 收入與成本必須分帳:企業須把 IP 收入獨立列賬,並保留權利金協議、成本分配依據等憑證。
「專利盒」常見提問(FAQ)
軟件版權沒有註冊專利也可享 5 % 嗎?
可以。條例列明受版權保護的軟件屬合資格資產,只要能證明開發過程與權益歸屬,即可納入 Nexus 計算。
海外購買專利後在香港經營,Nexus 比率會是多少?
海外購買成本雖計入分母,卻不計入分子,故 Nexus 比率大幅減少。若無港研發,最終 5 % 稅率適用比例可能為零。
專利盒可與兩級稅制並行嗎?
不可以。同一筆 IP 利潤不可同時用 5 % 與 8.25 %。不過非 IP 利潤仍可按兩級稅制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