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司名義買車可以扣稅?有什麼優缺點?

以公司名義買車可以扣稅?有什麼優缺點?

不少中小企老闆都會思考,是否以公司名義買車,因為聽說可以達到扣稅與成本控制的效果。本篇文章將從專業會計與稅務規劃的角度,深入探討使用公司名義買車的優勢、風險,以及稅務扣除策略。以及探討個人 vs 公司名義買車的成本結構差異,同時在開公司買車的過程中,合理運用財務與稅務資源,達到合法的扣稅成效。

公司名義買車 vs 個人名義買車哪個好?

在考量購車時,除了車價、保險、維修保養等一般費用外,企業主更在意透過公司名義買車是否可以享有扣稅與營業費用列支的優勢。若與個人購車相比,下列是主要差異點:

  1. 營業用途定性

企業以有限公司名義買車(或其他組織型態)時,可將車輛折舊、油資、保養費用、保險成本等視為營業成本,列入公司費用項下,適度達成扣稅效果。

  1. 財務透明度
    透過公司買車的方式,車輛使用狀況、成本結構更易於在公司帳簿中清楚呈現,有助於精準掌握財務健康度。

公司名義買車 vs 個人名義買車的優缺點

公司名義買車的優缺點

類別內容
優點• 稅務優惠:公司可將車輛作為資產進行折舊扣稅• 日常支出扣稅:所有與車輛相關的支出可作為公司開支扣稅• 交易便利:只需轉讓公司股份,交易費用較低,手續簡單快捷
缺點• 額外費用:需要支付成立和維持公司的費用• 記錄要求:需要保持詳細的會計記錄和單據至少7年• 潛在風險:如公司經營不善或破產,車輛可能被用作抵債

個人名義買車的優缺點

類別內容
優點• 簡單直接:購買和相關手續較為簡單,無需準備額外的公司文件• 個人財產:車輛屬於個人財產,即使公司破產也不會被用於抵債• 出售免稅:個人出售車輛時可能免稅
缺點• 無稅務優惠:無法享受公司名義買車的各種稅務扣減• 支出不可扣稅:與車輛相關的日常支出不能作為稅務扣減項目

以公司名義買車的扣稅策略?

稅務局認定公司買車的合理性,往往取決於車輛的商業用途。一般須要:

  • 提供相關憑證:如營業用里程紀錄、油費發票、員工出勤紀錄、客戶接待證明等。
  • 確保營業相關度:車輛應主要用於客戶拜訪、員工差旅、商品運輸、業務拓展等。

以公司名義買車如何扣稅?

1. 利用折舊免稅額

初期免稅額(Initial Allowance):

  • 首年可獲得車輛購入價60%的初期免稅額。
  • 例如:購買60萬港元的車輛,可扣減360,000港元(60萬 x 60%)。

年度折舊免稅額(Annual Allowance):

  • 剩餘價值每年可獲30%的折舊扣稅。
  • 首年剩餘價值:240,000港元(60萬 – 36萬)
  • 首年折舊免稅額:72,000港元(240,000 x 30%)

2. 計算利得稅節省

  • 若公司利潤在200萬港元以內,適用8.25%稅率。
  • 首年可節省利得稅:35,640港元((360,000 + 72,000) x 8.25%)
  • 若利潤超過200萬港元,適用16.5%稅率,可節省更多。

3. 持續折舊扣稅

  • 第二年起,繼續以剩餘價值的30%計算折舊。
  • 例如第二年:168,000港元 x 30% = 50,400港元可扣稅

4. 日常支出扣稅

將所有與車輛相關的支出作為公司開支扣稅,包括:

  • 油費
  • 停車場費
  • 牌費
  • 保險費
  • 保養費
  • 隧道費

假設每月支出12,000港元:

  • 年度可扣稅金額:144,000港元(12,000 x 12個月)
  • 若公司利潤在200萬以內,可節省利得稅:11,880港元(144,000 x 8.25%)

常見問題解答 (FAQ)

Q1:個人 vs 公司名義買車,哪種情況比較省稅?

A:如果車輛主要用於公司業務,且有穩定盈利,以公司名義購買車輛可以通過折舊免稅額同扣減日常開支,達到節稅效果。然而,必須確保車輛主要用於業務用途,避免因個人使用而引發稅務同法律問題。

Q2:公司名義買車有什麼風險?

如果被發現大量用於個人用途,可能會引發稅務問題,甚至需要補繳稅款。如果車輛發生交通意外,公司需要承擔相關責任,可能增加公司法律風險。

Similar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