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僱人士應否成立有限公司?2025稅務差異與慳稅攻略

許多香港中小企業主和自僱人士都關心的問題:究竟自僱人士應否成立有限公司來節稅? 本文將以中立專業的角度,結合2025年最新稅務政策,深入探討自僱經營與成立有限公司在香港的稅務差異、節稅攻略,以及各自的優劣,助你明智決策。
自僱人士 vs 有限公司:結構與責任有差異?
自僱人士(獨資/合夥業務)
業務沒有獨立法律身分,業主本身就是生意承擔者。
- 法律責任方面屬於無限責任——如果生意有債務,業主需以個人資產承擔清償;
- 自僱業務的成立及維持成本較低,手續簡單;
- 一般只需辦理商業登記(Business Registration),以及在每年報稅時填寫個別人士報稅表中的業務利得稅部分(或合夥業務報稅表)即可。
這種結構管理和報稅程序相對簡單,但缺點是無法分散風險,業主個人須對業務債務負全部責任。
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有限公司是獨立的法律實體,公司的債務通常不會牽連股東個人資產(股東責任僅以其出資為限)。
- 公司需按照《公司條例》辦理註冊,並每年進行周年申報和更新商業登記;
- 有較多合規要求,例如必須按照香港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委聘香港執業會計師進行審計,每年出具核數師報告並隨利得稅報稅表一併提交稅務局;
- 因此,有限公司的維護成本較高,包括公司註冊費、商業登記費、公司秘書服務費、審計及會計費用等;
但相對地,有限公司能提供有限責任保障,並在形象上更具規模和專業性,有利於未來引入投資者或與大型客戶合作。
2025年香港稅務差異:利得稅 vs 入息稅
自僱人士和有限公司在稅務處理上的差異,是許多經營者關注的焦點。我們先來比較兩者在香港稅制下的稅種和稅率差別:
比較項目 | 自僱人士(獨資/合夥) | 有限公司 |
課稅主體 | 業務與個人不分,利潤視作個人入息的一部分,由業主直接報繳利得稅(可選擇個人入息課稅) | 獨立法人就公司利潤繳利得稅;公司股東/董事從公司領取的薪酬需報薪俸稅,股息分紅則毋須課稅 |
利得稅稅率(2025兩級制) | 首HK$2,000,000利潤稅率7.5%;其後利潤稅率15% | 首HK$2,000,000利潤稅率8.25%;其後利潤稅率16.5% |
個人免稅額 | 可透過「個人入息課稅」使用個人免稅額(基本免稅額HK$132,000等)抵減業務利潤 | 公司本身無個人免稅額。但公司可支付合理董事薪酬予業主,使部分利潤轉為薪酬,藉此由董事個人申報薪俸稅時享有免稅額和累進稅率 |
扣稅項目 | 以業務身份報稅,可扣除一切產生應課業務收入的開支(如交際應酬、交通、設備等),扣除項目遠較純薪俸收入為廣 | 同左。有限公司報稅亦可扣除所有業務相關開支。此外,公司支付的強積金供款、僱員薪酬等均可作為開支扣減利潤。但注意公司成立相關的註冊費屬資本開支,不能在利得稅直接扣除 |
報稅與合規 | 收入直接計入個人報稅表利得稅部分,無需審計。報稅流程相對簡單 | 公司需每年編制財務報表並經核數師審計後,連同利得稅報稅表(BIR51)提交。需遵守公司條例規定的各項申報義務,程序較繁複 |
(以上比較基於2024/25年度香港稅制)
有限公司節稅優勢與成本考量?
節稅有彈性?
- 以董事薪酬方式分散利潤,可充份利用個人免稅額與累進稅率
- 股息免稅:稅後利潤留存公司,日後派息無須再課稅
- 家庭成員薪酬/持股分配,合法分散收入、降低整體稅負
- 可列支公司福利(醫療保險、進修津貼等)、租金及營運開支,擴大可扣減範圍
- 有機會符合政府中小企資助或臨時稅務寬減,以公司身份申請更方便
有什麼額外成本?
- 成立費:註冊處費用、商業登記費、公司秘書服務
- 維護費:周年申報、公司秘書、會計記帳、銀行帳戶管理
- 審計費:每年需聘請核數師(HK$5,000–20,000+ 依規模而定)
- 時間成本:股東/董事會議紀錄、處理稅局及公司註冊處文件
有什麼合規要求?
- 必須按《公司條例》保存帳簿 7 年,並提交周年申報表
- 每年向稅務局遞交已審計財務報表及利得稅報稅表
- 重大資料變更(董事、股東、註冊地址)須即時申報
自僱人士應否開有限公司?
要回答「自僱人士應否成立有限公司」這個問題,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而是取決於你自身業務的情況和需求,以下建議供參考:
- 收入規模尚小或不穩
若你只是剛起步的自由職業者或小本經營者,年利潤不高,建議暫時以自僱形式運作較為簡便。此時繳納稅款不多,開有限公司節稅空間有限,反而增加不必要開支和行政麻煩。善用個人免稅額和可扣除開支,你已能將稅負降至很低甚至零。
- 業務逐漸壯大、利潤可觀
如果你的生意年利潤達數百萬港元,或預期很快成長至這個水平,那麼成立有限公司的節稅和保險價值將開始凸顯。一方面,你可以利用公司架構進行更細緻的稅務安排(如薪酬分配、股息等)來降低有效稅率;另一方面,有限公司的有限責任可保障個人資產,降低經營風險。尤其在涉及對外簽約、大額貸款或引入投資者時,有限公司身份更能提升信用與專業形象。
- 風險與長遠考量
稅務僅是公司架構抉擇的一部分因素。有限責任公司的價值,在於當出現債務、訴訟等意外時,能防止個人傾家蕩產。若你的行業風險較高(例如可能涉及產品責任、專業賠償等),開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層法律保護。
- 尋求專業意見
每家企業情況不同,稅務條例也會因應年度財政預算案而更新。建議你諮詢香港會計及稅務專業人士,評估你的具體收入結構和開支情況,模擬不同架構下的稅負,從而作出最佳決定。